新闻报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报道 >> 正文

宗教研究中心师生集体参观水陆庵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19日     作者: 信息员     浏览数:    分享到:

2018年1216日,我中心集体参观考察水陆庵和悟真寺。本次活动由吕建福老师、齐飞智老师和许潇老师带队,三个年级的同学共同参加。此行有三个主要目的:1.实地考察水陆庵泥塑造像的情况;2.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锻炼田野调查的能力;3.学习和探索学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具体研究方法。

水陆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东10公里的普化镇王顺山下,为六朝名刹,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见的彩塑而闻名,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被誉为“中国的第二个敦煌”。它三面环水,形似孤岛,地有青山耸立,周有河水环流,故称水陆庵。据《蓝田县志》记载,水陆庵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属隋唐著名佛寺院悟真寺内的水陆殿。如今与下悟真寺相对而坐,经实地考察,除正殿保存古迹相对完好之外,其余各殿均是后期重建,殿中泥塑为现代新修的佛及菩萨像,与正殿古迹相比,无论是宗教内涵上,还是艺术手法上,都要逊色许多。

正殿内横三世佛手捏法印,端坐于大殿,俯视着众生。两边的墙壁上则是3700多个壁塑,讲述佛陀及弟子宣化弘法的生平故事。值得注意的是该殿隐壁中体现的中国化元素,是佛教传播适应本土化的明证。据水陆庵讲解员介绍,南北二墙的罗汉具有中国南北地理分别的特征,如南墙罗汉度海的工具是船,北墙多马。而北墙中心的佛本生故事,释迦佛向其父净饭王说法一段,净饭王所著服饰为明代的官服,此亦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保留的明证。

悟真寺年代久远,其历史可追溯至西晋以前。据《佛光大辞典》记载,悟真寺地处陕西终南山悟真谷(蓝田之东约9公里处)。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净影寺慧远之门人净业于蓝田覆车山,开荆采薇,有终老之志。诸清信士为筑山房,竭诚奉养。是为本寺之滥觞。“未久,南岳慧思之门人慧超亦来住此,与净业共住八年。另有保恭、慧因等栖隐于此。唐贞观初年,法诚至该寺,见其处狭窄,仅容一床,乃开林兴堂,于寺南横岭创建华严堂,并画千佛像,刻造经偈于山路巖崖,大营寺观。后有慧远瘗吉藏遗骨于北巖,居留此寺,后至长安,宣说佛法。善导亦曾至此修观想,备见净土之庄严。然其后之沿革不详。全寺分上下二院,相距约一公里余。上寺于悟真谷内西边山崖上,竹林葱翠,俗称竹林寺。下寺在悟真谷口外蓝水南岸。其水陆殿,为明代建筑,后更名为水陆庵,殿内壁塑为古代著名之彫塑品,列塑各种庭园、楼阁、殿宇、人物、佛、菩萨及佛本生故事等。”(释慈怡编《佛光大辞典》,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第4112页。)悟真寺于《续高僧传》卷十一、卷十二、卷二十八、《佛祖统纪》卷二十七、《弘赞法华传》卷三中均有记载。

据载,隋末唐初,历经扩建,至唐开元初期,已成为拥有上下两院,含上方北院、上方南院、橡湾竹林寺、山北玉泉寺、山北水陆道场、河湾口华严院,共六大寺院群落,殿宇庭堂4000多间,僧众1000余人,据有山场田产5000亩以上的超一流寺院。由此可见其当时胜况。如今,下悟真寺各殿塑像全是新修,门庭冷落,惟余音响外放的佛号声声,在院内回荡。

寺院道场作为宗教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之一,具有不同于文献的特殊研究价值。不论是水陆庵中的泥塑还是悟真寺如今的现状,都显示出宗教现象在生活世界中的特殊之处,而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寺院作为佛教的一种符号象征,也正经历着变迁,这种变迁也应得到足够地关注。

我中心一直以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立场来研究宗教及其相关问题,本次活动的举行也是对这种指导思想的一次践行。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实际考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对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有了深切地体会,各自都有所收获。


师生共同在水陆庵前合影留念

上图为存有彩塑的水陆庵正殿

上图为下悟真寺山门

上图为中心师生在悟真寺门前留影

(文:刘冠华、李博/图:宁艳红)


上一条:我院研究生参加校研究生运动会                                                  下一条:宗教研究中心师生参观渭华起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