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唐僧取经》
主讲人:侯慧明(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时间:2019年12月1日(周日)16:30—18:00
地点:文科科研楼2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
主要内容: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颖川人,俗家姓名“陈祎”,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问题的提出:1、玄奘如何一步步被神化为小说人物;2、明代嘉靖年间百回本《西游记》出现之间西游记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出现时间以及先后顺序;3、唐僧取经故事在民间流传演变中佛教发挥的作用,以及其中佛教元素变换展现出,佛教发展状况和佛教和社会的互动关系。
结论:1、唐僧、马、行者最先出现,目前基本可定在唐末五代,应与玄奘巨大影响以及弟子神话有关,同时与佛教《法华经》传播兴盛以及观音信仰相关;2.宋代出现在观音题材石窟造像和壁画之中,人物以唐僧、马、行者为主要角色,有的有龙王;3.元代中期沙和尚进入图像组合,或者以和尚形象出现,或者以凶神形象出现,元末出现猪八戒形象。另外,佛道之争可能导致“取经图像”在元代大量出现于南北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