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9日上午,我中心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启夏苑十一层大会议室成功举办“天坛讲座”第38讲,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黄维忠教授讲解《吐蕃的教育——从金城公主请书谈起》。姚婧媛老师主持,肖建原老师与谈。

黄维忠教授首先为大家讲述了讲座的缘起——《西藏文化史·吐蕃卷》。本次讲座分为三大部分:金城公主请书与唐国子监;吐蕃教育机构;吐蕃佛教的立足与寺院教育。《新唐书》中赤岭会盟后,吐蕃“又请五经”,以往学界理解为儒家文化在吐蕃的传播,黄维忠教授肯定该观点的同时,他认为通过探讨请经与国子监之间关系更符合历史事实。第一部分从国子监的学习内容与金城公主请经书籍对比分析二者关系,同时运用史料研究吐蕃子弟入学国子监与吐蕃才俊代表论证其关系。第二部分介绍吐蕃统治下的河陇地区设立国子监、太学;吐蕃本土:gtsug lag khang?(学习经典的地方)研究吐蕃教育机构与国子监、请经书的联系。黄维忠教授通过对《春秋》与《吐蕃大事纪年》的对比,分析“会盟”“崩”“薨”等词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认为《吐蕃大纪年》以五礼为构架,采用春秋笔法编纂,可以说是吐蕃的《春秋》。第三部分统计唐蕃会盟的次数、时间和地点等因素,分析吐蕃会盟仪式的佛教化,认为吐蕃采用的佛教仪式是唐廷对吐蕃尊重的结果。桑耶寺的修建时间虽存在争议,但是如果会盟时间提前,桑耶寺建立的时间也会随之提前,同时,他认为早期寺院的名称均是从吐蕃早期教育机构演变而来。

与谈人肖建原老师认为黄维忠教授研究视野宽阔,肯定“春秋笔法”在藏文中的体现,是文化交流的历史表象。以金城公主对兴平市的影响为例证,肯定认识中原文化通过对吐蕃王室的影响并逐渐渗透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多个层面,以自上到下的方式影响吐蕃社会的发展。

撰稿人:王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