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研究生论坛(第五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12日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汇报题目: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看西夏佛经的传播方式

汇报人:陈连龙(硕士生)

点评:扎西郎甲(博士后)


汇报题目:《宁夏伊赫瓦尼研究》相关情况的汇报与征询意见

汇报人:马金虎(博士生)

点评:哈宝玉(教授)


时间:2019312日(星期二)1430-17:30

地点:雁塔校区文科科研楼二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

  

      陈连龙的报告主要阐述了西夏佛教的口头传播过程,扎西老师点评文字表达和逻辑结构很好,但也需要介绍佛经传来前的情况,侧重于佛教西夏本土化的过程,需要更多的佐证和例子。王安提出佛教是否在宋金已经完成了三教融合,而后再传进西夏,而不是在西夏完成了三教融合。吕老师点评,应注意到词语表达方式,与“口语”对应的是“书面”,佛教本来就是口耳相传,因此这里的特征不够突出。同样的参考到缠着那个,便是典型的口语化传播,漠视经典重视语录,这在西夏比较少见,本篇论文中很少提及。而且可以对比研究,辽华严密教流行,金流行朝宗,宋朝多种文化交融,最好能够通过对比突出特征。

      马金虎就其毕业论文宁夏叶赫瓦尼研究,做了其中第四章的汇报,即马福龙和宁夏叶赫瓦尼这一章。吕老师提出要有新的论述,不要重复前人的研究成果,论文和写书不一样,要求精深和创新,要有深度的思想,不能平铺直叙。哈老师点评,要重点阐释马福龙的革新在哪里,他的不同在于考虑到了近代中国的大背景,并非是独善其身,二是从整个中国穆斯林,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去思考的,将个人的学术追求和国家的命运结合到了一起。本篇论文的资料收集还是非常齐全的,有待深入挖掘,尤其是他在北大的生活,可以深入研究,从而提升文章的品质。


上一条:《宗教学讲坛(第二期)》                                                  下一条:《宗教学讲坛(第一期)》